诗集
暂无内容
注解
暂无内容
简介
王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:他出生前五十八年北宋灭亡,死后三十一年南宋灭亡。在中国历史上,南宋人最持久而深刻地体味了山河破碎之苦。亡国之恨代代相传,不以岁月的流逝而淡化消失。王迈和同时代的人一样,在希望与失望,偏安和不安中度过了一生。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虽不确知,但离“靖康之耻”肯定有将近一个世纪了。一百年前失去的半壁江山依然收复无望,使这首诗感叹今昔之情合为一体,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。 王迈读的书可能就是章颖(公元1141年-公元1218年)的《南渡十将传》。诗以读书感怀发端,直接涉题言事,缘事生情。以“诸贤”称道渡江诸将深含敬意,但并不是因此而“泪洒衣”。洒衣之泪的慷慨悲凉只有读下面的诗句才能悟出。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既已引出话题,又转而伏下暗笔。中间四句以史实为根据,展开议论,指出诸将互相嫉妒,将相不睦是没有收复中原的根本原因。南渡诸将都以勇武善战著称,但彼此之间却不能团结一致。比如,岳飞屡立战功而又在诸将中最年轻,因此受到普遍的嫉妒,刘铸也因战功显赫“一时辈流嫉其能,力沮遏之”(《南渡十将传·卷一》)。“功高”本来是很光荣的事,却成了众矢之的,当将士们以流血牺牲为代价换回了南宋朝廷偏安和谈判的资本时,宋高宗和秦桧就再也不想扩大战果了。他们怕诸将拥兵自重、权力过大而威胁到他们的地位,就削夺了几员大将的兵权,调回京城做文官,明升暗降,甚至杀害。所以,诗人无限感慨地指出,像韩信、彭越那样勇敢善战的将军不乏其人,但像廉颇、蔺相如那样以国事为重、不计私怨的人就太少了。最后两句诗以反诘质问,以感叹作结,指出了朝廷的无能,表达了诗人对山河沦落竟至百年不归的愤慨。中原并不是在天上,尺土不收,真是无可原谅。 这首诗语句自然、直白,不假修饰,甚至一句诗中首尾二字谐韵拗口(“勇”、“有”、“心”、“希”)而不避,纯以运意为上。多运用对比、衬托的写法,诗意陡转,迭宕起伏。多议论,体现了宋诗的特点。
佳句
- 功高成怨府,权盛是危机。
- 勇似韩彭有,心如廉蔺希。
翻译
暂无内容
评价
暂无内容